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62年前的名稱為遼寧省電子技術研究所,1972年前為東北工業自動化研究所,1972年正式定名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設立6個研究室,重點研究機器人技術、集成制造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同時開展關鍵技術研究、轉化、集成技術研究及工程化、產業化研究。建所以來,為國家和地方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為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為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目前,沈陽自動化所還設有機械電子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學科博士、碩士生培養點,設有機械電子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先后有2位科學家當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CR—01”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這種技術和裝備的國家之一,具備了對世界97%的海域進行勘察能力。中國作為聯合國批準的第五個深海采礦先驅投資國家,“CR—01”水下機器人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它的研制成功帶動了多個相關學科和高技術的發展,它所展示的多種獨創性技術,也將在海洋工程等其它領域發揮作用。
為充分發揮國家級機器人技術工程化研究開發基地的作用,研究所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大力抓好成果轉化及機器人產業化。已開發出各種型號的點焊、弧焊、搬運機器人、高壓水切割機器人、汽車覆蓋沖壓搬運機器人以及各種機器人配套的周邊設備應用于生產中,并以其靈活的配套方式深受企業歡迎,用戶遍布全國。
面臨新世紀的挑戰,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以振興中國制造業為己任,以獻身、求實、協作、創新的精神,為解決國民經濟重大科技問題服務,不斷提高研究所的綜合競爭能力,立志成為在國內具有領先和帶頭作用的先進制造技術研究發展基地,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